原標題:在中淬火——記新疆總隊四支隊特勤中隊新華網新疆喀什11月22日電(劉新、唐延、王國銀)這是一個特殊的中隊,官兵們常年戰鬥在第一線,成功處置數十起重大暴恐事件。
這是一個英雄的集體,連續15年被表彰爲“基層建設先進中隊”,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有17名官兵榮立一、二等功,136人榮立三等功,湧現出“中國十大忠誠衛士”劉志軍、高凱等一大批先進典型。
這隊勇猛的官兵,來自新疆總隊四支隊特勤中隊。
車廂內空氣凝固,官兵們緊攥子彈已上膛的鋼槍。
去年7月的一天,情況通報顯示:一夥暴恐在南疆某地數公裏範圍內設置障,在多處同時打砸焚燒過往車輛、砍殺群衆……
特勤中隊接到增援命令,官兵立即登上防彈運兵車向事發地域開進。
“嘎——!”一個急刹車,把官兵顛得跳了起來。車外布滿障礙物,幾輛大貨車正冒著濃煙,到處火光沖天,爆炸不斷,空氣中彌漫著味,一群張牙舞爪的暴恐正在。
“同志們,咱們的時候到了!”中隊長劉琳手一揮,咬著牙怒吼道。官兵如下山猛虎,直向暴恐撲去。據槍、射擊、……
官兵們兵分三痛打暴恐,經過7個多小時激戰,全殲,果斷平息了事態。
,正是特勤中隊每一名官兵心底的烙印。
原排爆班班長甘文傑在特勤中隊服役12年,在死亡線上徘徊了近百次。今年初已轉業回到老家,卻突然接到中隊的請求:一起暴恐事件的現場,發現了結構複雜的爆炸裝置,希望他能夠回來。
甘文傑二話沒說,立即打上背包,重返戰場。情況比預想的複雜。一個碩大的爆炸裝置被放置在民房裏,X光機照不透,機械手臂無法抓提,排爆機器人無法承受其重量。面對這個龐然大物,甘文傑倒吸了一口涼氣。
“只能人工轉移,才能群衆安全。”甘文傑說。
人工轉移,意味著他要摘去防護手套進行作業,一旦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戰友們勸他別管了,甘文傑說:“我不上,讓誰來?!”甘文傑在另一名排爆手配合下,用毫無防護的雙手,擡著爆炸物一點一點往外挪動,不到300米的距離他們整整擡了30分鍾。最終,爆炸物在安全地帶……
血性
走進特勤中隊榮譽室,讓人震撼的不是近百個牌證書,而是繳獲暴恐一枚枚土,一把把大砍刀和一件件的作戰服……
一次,一個暴恐團夥制造了事件後逃竄,時任特勤中隊班長的劉志軍和戰友第一時間趕到事發地域展開拉網式搜索。
當劉志軍搜索到一塊玉米地時,突然,3名手持砍刀、長矛的暴恐惡狼般沖了出來,一刀劈倒了劉志軍身邊的戰友。劉志軍躍起一腳,踢飛了一名暴恐的砍刀,順勢用槍托將其。然而,未等他緩過神,另一名暴恐的長矛已狠狠刺進劉志軍的嘴裏,頓時他的門牙碎裂,鮮血噴湧。劉志軍毫不含糊,在倒地的瞬間一槍一個,擊斃了2名暴恐……
逢敵亮劍,絕不。在特勤中隊,血性不是口號,官兵們每次戰鬥都是刺刀見紅。
那次,5名暴恐後藏匿在一個廢棄平房內,憑著自制獵槍和爆炸裝置,負隅頑抗。危急時刻,上級命令特勤中隊處置。時任中隊長一腳把門踹開,正准備突入房屋,暴恐向他腳下扔來一枚手榴彈。
毫無,大吼一聲,一腳把手榴彈踢飛,然後一個滾翻沖進屋內擒住。這時,手榴彈在不遠處炸響……
底氣
一場戰鬥勝利也許有偶然性,但數十場真刀真槍的反恐戰鬥都取得勝利,足以說明特勤中隊官兵過硬的底氣——
在特勤中隊,從幹部到士兵,從駕駛員到炊事員,沒有一個孬種,沒有一個“特殊兵”。
戰士陳伊鑫在中隊負責鍋爐房的司爐工作。爲保障中隊供暖,他每天都要上夜班工作到淩晨。但是,他訓練起來從不含糊,他常說:“不訓練,就沒臉在特勤中隊待。”
爲跟上訓練進度,他把所有休息時間都用在了補課趕隊上,勸都勸不住。別看陳伊鑫只是個司爐工,軍事成績卻從不落後。
在這個中隊,廚師神槍手、文書格鬥王也比比皆是……
由于特勤中隊訓練中難險課目多、任務重、系數大,中隊大多數官兵受過傷,留下過傷疤。
傷疤,成爲特戰隊員最美的勳章。
今年一次考核中,戰士謝春紅在通過獨木橋時,突然腳底一滑,一頭撞在獨木橋樁上,鮮血頓時染紅了他的臉和作訓服。就在考官要發出中止考核的信號時,謝春紅卻選擇了,並最終取得了第3名。隨後他才去了醫院,縫了4針,留下了5厘米的傷疤。小謝卻樂呵呵地說:“有了傷疤,才敢叫特勤中隊的兵。”